一曲交响 同心远航 ——鄂尔多斯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果报告

时间:2019-12-18 17:15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这里,城乡沃野见证着同心同行的磅礴力量;这里,滔滔黄河吟唱着民族团结的动人诗章。
  12月9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功的喜讯飞遍高原南北。再回首:各民族群众心连心、手牵手的好故事、好声音层出不穷,民族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经过万众一心的淬火融金,在这片壮美的土地上奏响了一曲 “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之歌。
  2016年以来,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为抓手,鄂尔多斯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创新举措、补足短板,推动实现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自治区领先,综合经济实力稳居中国中西部城市前列。
  被誉为“中国第一敖包”的伊克敖包
  全民创建“冒热气” “同心结”更加牢靠
  民族团结公园里,参观者络绎不绝;晨曦破晓的校园中,书声琅琅汲取着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文化产品生产厂家,迎来一批又一批订单;塔吊林立中,一个又一个绿色发展项目开工投产……
  驻足鄂尔多斯,宏观到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部署,微观到民生工作的一枝一叶,我们总能清晰地感觉到民族团结进步蓬勃跳动的脉搏。
  在创建工作中,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结合”“五个融入”重要要求,率先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三个转变”,构筑“三大优势”,着力改变产业“四多四少”状况,从“一煤独大”转向“一煤更大”,从一“源”起跑转为多“源”并发,多元支撑的经济体系动力更加强劲,形成了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互促共进。
  而丰厚的经济实力为创建工作夯基垒台,让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结愈加牢靠,全民创建随时可见,处处冒出热腾腾之气,各族人民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
  牧民新生活
  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各旗区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经费,专门用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从2015年起每年增长20%,重点向创建工作倾斜,目前分别达到1215万元和690万元。市财政每年安排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经费200万元,构筑起涵盖从小学到大学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体系,形成“民族教育从小抓,民族团结遍地花”的浓厚氛围。
  创新提出“六进+”工作思路,真正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增强机关执行力、进企业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进社区搭建为民服务平台、进乡镇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进学校夯实教育基础、进寺庙促进稳定和谐、进景区推动大旅游发展、进厂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园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军队加强军地共建、军民团结,形成“大事小事融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方面面渗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生动局面。
  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1234”工程,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民族宗教蒙古语文工作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市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每三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暨学习使用蒙古语文表彰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连续举办三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经常性开展各类民族团结主题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独特品牌。
  民族教育蓬勃发展
  大力扶持民族贸易企业发展,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在4个旗区建设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中心和少数民族创业培训孵化基地,成立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促进会和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协会,推动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深度融合。
  建立完善社区民族工作制度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建立少数民族信息管理平台,建成45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民族特色社区,为辖区居民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文化服务、法律援助、就学就业就医等精准服务。
  ……
  这不过是鄂尔多斯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整套“组合拳”的招式一二,而一个个创建示范点有如星星之火,将全市的创建烈焰引向燎原。
  生态文明“增底气” “绿实力”持续爆发
  从带领“牧区大寨”冲锋向前的宝日勒岱、“种树种到联合国”的王果香、“治沙治到中南海”的王明海到32年打造六万亩“绿色长廊”的殷玉珍,从“乌审召精神”到“穿沙精神”,从鄂尔多斯集团走进恩格贝、东达集团扎根风水梁、亿利集团进军库布其到伊泰集团建设万亩甘草园……从个人到集体,从政府到企业,处处都留下植绿、护绿、爱绿的履印。
  在鄂尔多斯高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化作重塑山川的生动实践。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变黄沙为绿荫”的鏖战中,一代又一代各族群众团结一心,高擎绿色接力棒赓续奋斗。
  成陵祭祀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10多亿元,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共建生态文明的生动局面。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样本,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亿利库布其生态示范区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同时,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立了集中集约、绿富同兴的开发保护模式。累计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程2000余项,城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单位GDP能耗、水耗持续降低,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企业达到14家,建成 10个国家级、17个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利用采煤复垦区和采空区规划建设5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先行实施50万千瓦;建设沙漠光伏发电项目100万千瓦,光伏治沙超10万亩;生态景区年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在保护绿水青山中收获了“金山银山”。
  ……
  一个生态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绿富同兴”的壮美画卷,在各民族共同的挥毫泼墨中,铺陈于祖国北疆。而美丽生态已经蝶化为“美丽经济”,沙产业、草产业、生态牧业、沙漠旅游成为农牧民致富增收的新支柱。生态产业累计带动30万各族农牧民增收致富,特别是沙区农牧民人均年收入由过去不足400元增长到1.5万元。
  时间的指针从没有停顿,在向前延展中,我们看到一条鲜明的绿色线,愈是浓重——截至2018年,全市森林资源总面积达2337.4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6.9%,植被覆盖度稳定在70%以上。
  绿色,是鄂尔多斯覆于各民族家园最美的颜色。
  民生红利“接地气” “同心圆”不断扩大
  2019年秋天,一个好消息在鄂托克前旗传扬,来自昂素镇哈日根图嘎查的斯仁塔日娃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80岁的斯仁塔日娃在脱贫路上得到了蒙汉群众的大力支持,成功脱贫后的斯仁塔日娃精心挑选了50只膘肥体壮的母羊,交给嘎查党支部用于无偿借给贫困户。而他主动申请帮扶黄文祥的故事,更是在当地被传为美谈。黄文祥在他的帮助下,不仅还了上百万的债务,还加入到了帮扶其他贫困户的队列中。
  从需要扶贫到主动脱贫再到帮扶他人,斯仁塔日娃用一己之力诠释了什么是“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其实,这样的故事,在鄂尔多斯数不胜数。
  胜寸心,方能胜苍穹。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鄂尔多斯,总是将“笑脸”作为最美的颜值担当。始终把改善民生保障挺在最前面,全面贯彻落实少数民族惠民政策和惠民工程,推动各民族一起进步,一起过上好日子;始终坚持发展富民产业,夯实物质基础,以发展开启民族团结创建的“金钥匙”,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
  全市共有77名市级领导干部、1283名县处级领导干部、20490名科级及以下各族干部投身包联工作,对蒙古族人口较多的嘎查村都配备了蒙汉兼通的工作队员;全市共有10043户24595人各族群众成功脱贫,21个自治区级贫困嘎查村全部退出,区贫旗杭锦旗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03%。
  736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动态清零,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嘎查村占57.5%;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行政嘎查村比例达86%,建成苏木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26处,普及卫生厕所的农牧户达到5.7万户,有效提高了各族农牧民生活质量。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4.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4.4%、4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3.9平方米。
  每年将可用财力80%以上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开展订单、定向、定岗职业技能培训,为7万多名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创业就业服务;9个旗区全部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苏木乡镇(街道)全部建立综合文化站,嘎查村(社区)全部建有文化室,公共文化设施设置率、覆盖率和受益率均达到100%,6支乌兰牧骑获评自治区一类乌兰牧骑,鄂尔多斯市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第二轮复审,成为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最安全城市;困难群体实现应保尽保,部分社会保障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累计实施民族特色产业发展项目868个,带动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稳定增收。全面实施“光明工程”“饮水工程”“畅通工程”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设了18个精品移民小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公路通车率分别达到100%、90%,牧区照明电入户率达到9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5%,完成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目标,群众住房、出行、饮水、生产等条件明显改善。
  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到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再到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每一项工作都铸就一段里程,不断延长着“同心圆”的半径。
  民族干部“显正气” “压舱石”愈加稳固
  “正是因为各民族的先辈们勠力同心,为新中国成立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才有了今天,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岗位优势多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鄂尔多斯市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中心,来自康巴什区的蒙古族学员张国良在参加完全市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后动情地说。
  只有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方能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新活力。
  因此,鄂尔多斯始终坚持将创建工作和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群众拥护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对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信任、大胆选拔、放心使用,使得维护边疆稳定的骨干力量不断增强。比如,大力倡导党员干部“学双语、用双语”,组织举办面向汉族干部群众的蒙古语培训班,营造了少数民族干部学汉语、汉族干部学蒙古语的良好环境。再或者,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全市政务服务大厅、医疗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重点窗口单位都配备了蒙汉兼通的工作人员,各级法院均设立蒙古语合议庭,蒙古族群众在全市任何一个银行网点办理存取款业务均可以用蒙古文签名办理。
  通过这些举措,有效加强各民族干部之间的互帮互学、互鉴互融,为打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筑牢“防火墙”,守好“铁大门”。
  民族干部在做好民族地区工作的优势显而易见,也是带领各族群众实现全面小康、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引擎。故此,鄂尔多斯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族地区好干部标准,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出台政策,明确市直部门在招考工作人员时,每年从录用(招聘)计划总数中拿出15%的职位(岗位),专门用于定向招录双语授课大学毕业生。各旗区根据本地区少数民族比例确定了少数民族干部最低比例,乌审旗、鄂托克前旗等旗区规定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不低于40%。2007年以来,市级层面共组织5次蒙汉兼通工作人员考试,招录222名,各旗区考试招录蒙汉兼通工作人员968名。
  同时,加大干部培训力度,连续十年举办少数民族科级干部培训班,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能力水平。每年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基层及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和培训,有计划地安排少数民族干部跨部门、跨行业轮岗交流,为少数民族干部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万里山河万里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牵引下的鄂尔多斯,正叩开更加和美幸福的梦想之门。
  凝视历史,最美的画面莫过于200万各族儿女的抱团奋斗、携手奋进。
  仰望未来,最真的情谊莫过于8.7万平方公里的血脉相连、手足相依。
  城市健康发展有速度,个体公平共享有温度;让团结者有力,让奋进者幸福。“鄂尔多斯蓝”与“鄂尔多斯绿”汇聚一地,复兴之梦与小康之梦串联一体……从一座城到一个人,每一个跃动都在勾勒出民族团结序列下的鄂尔多斯图景。
  所有的荣光都化作力量,正如所有的奋斗只为享受同样的阳光。“各民族要一起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的殷殷嘱托,正在全市各族群众的同心奋进中化作有力的实践回响,“鄂尔多斯”号再一次远航!(记者 张晓艳)

上一篇: 【建设守望相助好家园】鄂尔多斯:“升级版”民族...

下一篇:2019年全市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培训班在内蒙古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