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区动态】内蒙古准格尔旗:非遗技艺赋能互嵌式企业
时间:2025-03-28 16:35
来源:准格尔旗民族事务委员会

近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民族事务委员会以非遗传承为纽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抓手,通过常态化开展民族传统手工艺(皮雕)培训、搭建手工艺品展示售卖一体化服务平台,探索出一条“非遗活化+就业赋能+民族互嵌”的特色发展路径,为构建互嵌式企业、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提供了生动实践。
技艺传承:从古老工艺到现代就业新引擎
作为蒙古族传统艺术的代表,皮雕技艺承载着游牧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民族传统手工艺促就业服务站(匠心皮革坊),来自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学员齐聚一堂,系统学习皮雕的历史渊源、雕刻技法与创意设计。资深匠人现场授课,不仅传授技艺,更以自身经历激发学员对非遗保护的责任感。培训成果显著,学员们创作出皮质钱包、刀套、皮雕画等多元作品,既保留传统元素,又融入现代审美,部分作品已通过工作室走向市场,为学员开辟了创业增收新渠道。
资源互嵌:搭建“非遗+产业”协同网络
准格尔旗通过整合政府、企业、社区资源,打造“非遗传承—技能培训—产品孵化—市场对接”全链条服务。准格尔旗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当地企业设立“匠心皮革坊”,为学员提供设备支持和创作空间、以及销售平台。这一模式体现了互嵌式企业“资源清单共建、需求精准对接”的核心理念,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创新生态。

文化互嵌:传统智慧激活企业创新基因
皮雕技艺的现代化转化,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文化密码”。学员将草原纹样、民族图腾融入设计,赋予产品独特文化附加值,吸引年轻消费者青睐。这一实践不仅让非遗“活起来”,更推动企业与民族文化深度互嵌。下一阶段,该工作坊计划将皮雕工艺应用于高端礼品定制、私人个性化定制,通过非遗技艺的创造性转化,既保留文化基因,又催生“国潮+”新经济,实现民族文化与市场价值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情感互嵌:共筑民族团结“同心圆”

“我们不仅要让各族群众共事,更要让他们共乐、共融。”准格尔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东旭强调。培训班通过“师徒结对”“创意工坊”等形式,促进各族学员交流协作。蒙古族老师通过两种语言架起沟通和协作的桥梁,引导各族学员共同探讨纹样设计、技艺改良,在这场跨民族协作中,文化差异转化为创新动力。一名学员感慨:“这里不仅是学手艺的地方,更是各族兄弟姐妹交心互助的大家庭。”未来,准格尔旗民族事务委员会计划增加培训种类,孵化更多民族文创IP,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与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持续释放非遗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希望这一实践成为互嵌式企业发展的准格尔样板”。来源:准格尔旗民族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