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答好“三张卷”有形有感有效推动“三项计划”落地见效

时间:2024-12-03 00:02   来源:乌审旗委统战部
  今年以来,乌审旗将“三项计划”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坚定不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逐步实现各族群众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交融,用看得见、摸得到、感触深的成果,努力绘就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和美画卷。
 
 
  扎实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答好各族群众“共居共享卷”。以核心区乌审旗嘎鲁图为轴心试点,将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顶层设计,着力在“共同”上做文章、在“便民”上出实招,围绕公共服务、便民利民、协商议事、志愿服务4个功能定位,建成“家门口”嵌入式邻里中心22处,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帮助各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不断推动建立城市民族综合服务体。倾力打造市级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试点、互嵌式托育中心南丁社区,新增申报2个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试点项目,在嘎鲁图镇辖区内1个社区和16个邻里中心设立“吾有暖邻”同心汇,配备共享桌面、共享图书等共享设施17套,受众人数达1.2万余。充分发挥公共服务领域和公共文化活动,在人员密集场所累计投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牌匾15862块,公益广告1500余条,宣传标语200余条,将各族群众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日常生产生活,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惠民、利民、暖民共享空间。



  扎实推动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计划,答好各族青少年“育苗强基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政治任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三会一课”,充分利用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和薪火相传“小青马”重回延安等民族团结进步思政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文化氛围融入课堂、融入学校日常,把民族团结和睦、共同繁荣发展的“石榴籽”种子埋入各族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建立国通语学校和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手拉手”校际交流长期互学互助平台,以“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积极搭建沟通交流桥梁,广泛组织民族团结进步结对共建学校和集团化联盟,开展各类结对交流活动200余场次。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组织全旗中小学师生实地聆听、参观学习等方式开展青少年交往交流研学活动50余场次,累计参与人数达4000余人次,形成“学校联动发展,教师协作提高,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切实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见行见效。



  聚焦文化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答好“文旅融合卷”。以文化和旅游作为“引擎”,将文旅融合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内生动力,持续在“挖掘优秀中华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建设运行“江格尔双创乌审旗研究基地”,开设公益培训班10期,累计培训2000多名“江格尔”文化爱好者,组建“江格尔”文化协会,举办文化演出20场次,搜集整理了11万字《江格尔》民间故事、编创歌舞《北疆欢歌》《出征》、小戏《江南茶香飘北疆》、器乐作品《小青马赞》、马头琴乐曲《各族人民心连心》等精品文艺作品。坚持把红色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旅游讲解,精心推出绿色生态、红色研学、历史文化、乡村休闲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年接待游客1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组织开展萨拉乌苏文化艺术节、乌审旗乡村旅游节、“五彩走马”音乐节、甘霖乌苏全国游泳邀请赛、鄂尔多斯民风民俗风情旅游节暨乌审旗旅游那达慕、“冬游暖城 相约乌审”乌审旗冰雪文化旅游节、“敖伦胡日呼”文艺展演等系列大型文旅节庆活动,服务群众达60万人次,不断提升各族干部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以具象化、立体化、动态化的形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上一篇: 准格尔旗:“互嵌融合”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

下一篇:内蒙古杭锦旗:有形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