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石榴花开映绿城,共绘民族团结情
时间:2023-09-05 15:48
来源:新华社
伊金霍洛旗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风情、优良的交通区位和天朗气清的宜人气候,造就了伊金霍洛旗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作为“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接收地之一,伊金霍洛历来也是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幸福和谐的地区。在5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族和蒙、回、满、藏等 38 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旗总人口的 8.5%。
近年来,伊金霍洛旗以“三聚焦、三促进”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实现文化乐民、旅游惠民,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民族团结之情源远流长。
聚焦传统文化挖掘,有感促进交流交往交融
(一)多元文化凝练符号,赋予各民族交融深厚内涵
伊金霍洛旗深入挖掘现有的旅游文化资源,将民族团结进步与景区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紧密结合,找准伊金霍洛旗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记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民族元素融合点。
伊金霍洛旗立足于4000年前朱开沟文化遗址、秦直道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成吉思汗陵西迁东归、乌兰夫三进郡王府、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旧址、西官府、札萨克旗王府、毕鲁图农会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充分利用全旗公共文化阵地、旅游景区、革命遗址等,把民族团结进步内容有机融入景区景点的环境建设、文化活动、对外宣传、导游解说之中,引导和鼓励导游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员”,讲好伊金霍洛的多元文化故事。
伊金霍洛旗不断推进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苏泊罕草原旅游区等民族旅游资源丰富的A级景点进行提升改造,改善旅游发展条件和环境。

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景区,民间艺人表演“铁花秀”。新华社发(王正摄)
同时,伊金霍洛旗以民族地区为重点,打造了益丰寨、尔乐乎村、温沙水湾一批精品乡村旅游接待企业;以伊金霍洛旗博物馆、哈沙图村、乌兰牧骑剧场等为代表,包装16个重大文旅项目……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概念可感可触、可亲可及,让有形的变化写在大地上,无形的变化刻在心坎里。
(二)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深化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
依托优秀民族文化资源,伊金霍洛旗积极创作反映百姓心声、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的文艺作品,编创情景剧、器乐、歌曲、舞蹈、小品等共计18件 (首) ,多部作品斩获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其中,《牧民歌唱共产党》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部经典剧目,《马铃摇响幸福歌》《走在阳光下》斩获内蒙古舞蹈领域多项大奖并成功入选国家文艺最高奖项“荷花奖”。
乌兰牧骑发扬“红色文艺轻骑兵”精神,年均完成“百团千场”“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我们的中国梦”等惠民演出服务100场。他们用先进文化引导群众,用优秀文化鼓舞群众,用红色文化团结群众,荣获鄂尔多斯市第六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 人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2022年,乌兰牧骑代表自治区赴西藏等地开展文艺演出,同唱赞歌,共奏华章。这种文化对外交流,用艺术形式热情讴歌各族儿女团结一致、守望相助、热爱祖国、忠诚于党的精神面貌。
(三)文创产品开发丰富,推动各民族文脉赓续传承
伊金霍洛旗东南接晋陕、通中原,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便是多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尤其为黄河流域农耕民族和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交流交往,提供了天然之便。情感相依、风俗相近、民族相融,造就了具有蒙陕特色的美食、生活习惯、风俗等,为伊金霍洛的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
比如,一碗牧民早晨必喝的奶茶,至今依旧是来伊金霍洛游客必“打卡”美味。走进伊金霍洛旗掌岗图村“阿努奶茶”生产基地,一间间厂房依次排列,一杯杯咸香风味的风干肉奶茶,远销全国各地。还有蜂蜜口红、酥油口红、银饰餐具酒具、蒙古族饰品、非遗剪纸等,备受游客喜爱。
这些“最炫民族风”的文创产品,让各民族的交往交融并没有停滞在历史里,而是“活”在了当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月27日,呼和浩特市歌剧舞剧院参赛演员表演群舞《曲盅人》。当日,第六届内蒙古舞蹈大赛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大剧院开赛。新华社发(王正摄)
聚焦节庆品牌打造,有形促进交流交往交融
(一)打造各民族共建共享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伊金霍洛旗把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作为文化为民、亲民、惠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打造“天骄文化·唱响四季”文化品牌。春华读书节书香润心,消夏文化节群演乐民,秋实采风节庆丰兴农,冬季圣火文化节凝心聚力,秧歌大拜年、腊月二十三祭祀祈福、文艺荟萃展演周、文艺创作采风、广场公园文艺演出……季季有主题,一年四季都有“戏”。这是一次百花齐放的文化之旅,是一段城乡同乐、干群共乐的文化时光,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文化盛宴。
以“四季文旅品牌”为引领,伊金霍洛旗还打造“公共文化十个100工程”“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十进”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300余场,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注重内容与形式和寓教于乐,赢得了群众的青睐和热情参与,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
各大景区也通过节假日和各种主题日开展相关活动。比如,在元旦、七夕、中秋等节日推出“我们的节日”系列传统文化活动,持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市民在伊金霍洛旗水岸新城中心公园游览。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二)打造特色鲜明的地方文旅节庆品牌
伊金霍洛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生共融的地区,深厚的节日文化是伊金霍洛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
伊金霍洛旗充分挖掘阐释民族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渊源史实,以节为媒,以会搭台,文旅唱戏,开展成吉思汗四时大祭、鄂尔多斯婚礼文化节、乡村旅游文化节、非遗文化节、5·19中国旅游日、首届乡村村晚、珠拉格那达慕、工矿企业惠民游等文旅活动,逐步形成以品牌带热活动、以活动拉动消费的长效机制,以节庆促进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景区,民间艺人表演海城高跷。新华社发(王正摄)
(三)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时尚活动品牌
伊金霍洛旗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不断拓展文旅活动服务内容,以绿色康养、民族文化保护、乡村旅游品牌创建等为抓手,举办暖橙音乐节、荞麦花节、围棋那达慕、大美绿城书画展、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文旅活动,迎合时尚潮流发展,以新潮的娱乐项目吸引年轻群体到伊金霍洛体验消费,努力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旅游服务需求。
这些活动,不仅擦亮了大美绿城伊金霍洛城市招牌,更引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各族人民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3月27日,内蒙古艺术剧院歌舞团参赛演员表演群舞《童趣》。当日,第六届内蒙古舞蹈大赛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大剧院开赛。新华社发(王正摄)
聚焦产业整合升级,有效促进交流交往交融
(一)创新发展业态,搭建各民族深度交融平台
伊金霍洛旗注重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打造出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以文化旅游为桥梁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比如,在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推出精彩实景剧《天天那达慕》,在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馆。
同时,伊金霍洛旗积极引进帐篷营地、蚂蚁王国、内蒙古考古研究博物院等新业态,引进九州非遗绝技展、音乐节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在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推出鄂尔多斯婚礼实景演绎;在颐和生态文化博览园引进蒙藏医产品,丰富文旅康养体验;建设苏布尔嘎非遗嘎查,创新打造具有非遗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运营后的非遗嘎查入选了首批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治区非遗旅游主题线路,获评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十大案例。
通过丰富新业态,以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分享式的鲜活做法,让游客切身感受当地人文气息和民风民俗,深刻感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3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参赛演员表演群舞《风之马》。当日,第六届内蒙古舞蹈大赛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大剧院开赛。新华社发(王正摄)
(二)注重示范引领,激发各民族深度交融活力
伊金霍洛旗编制出台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和奖补政策,连续三年每年安排奖励资金2000万元,为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引导各族人民群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战略规划和落地指南。
探索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改革,以郡王府为试点进行市场化运营,打造“王爷的茶”潮流打卡店,推出系列文创产品,让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通过活化利用让古老的王府焕发新生机、新魅力。
(三)建设美丽乡村,拓宽各民族广泛交往渠道
近年来,伊金霍洛旗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集体+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伊金霍洛旗拓宽各族群众参与旅游发展的渠道,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找路子”,有效激活乡村旅游“一池春水”。
伊金霍洛旗现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个,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自治区三星级以上农牧家乐14家,2人被评为全国乡村文化旅游能人,培育了布拉格嘎查、查干柴达木村、哈沙图村、益丰寨、温沙水湾等一批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典型。
近些年,伊金霍洛旗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等,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形成了“一村一幅画、一域一风光”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各民族全面交流方式更加丰富。

这是2022年7月17日拍摄的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益丰寨田园综合体一景。新华社记者 朱文哲 摄
(四)打造特色线路,丰富各民族全面交流方式
伊金霍洛持续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通过精准规划展示特色优势旅游资源,伊金霍洛旗将吃农家饭、住精品民宿、寻历史足迹、体验民族风情、游工业园区等纳入旅游线路,串联起了全旗8个A级景区,10余个嘎查村,形成了哈沙图村、苏布尔嘎镇等8个乡村旅游集聚区,让各族游客更加全方位地了解伊金霍洛,在“吃、住、行、游、购、娱”的过程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打造各民族共居共融、共建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

游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一个采煤沉陷区通过生态修复建成的景区内游玩。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伊金霍洛旗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丰富优质旅游资源,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不断擦亮文旅品牌,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不断书写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好篇章。(王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