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康巴什区:党建引领“四心”聚力 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

时间:2022-08-22 10:14   来源:康巴什党员微信公众平台
  康巴什区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四抓四强”“四心”聚力,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基础不断筑牢,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触底”的工作新局面。
  全覆盖抓引领、强自觉
  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等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市委、区委关于民族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开展教育培训6次,培训党员领导干部900余人次。各基层党组织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中,各支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党日200余次、教育培训40余次、专题研讨50余次,推动教育常态化。

  以“九进九促”宣传教育载体为抓手,持续深化“六位一体”宣传模式,累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5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制作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微课堂、MG动画,开展线上答题活动2次,参与量达5万余人次,浏览量近17万次。增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8处,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已建成一处总面积2.85平方公里的民族团结公园,设置民族团结柱、民族文化组雕等景观,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社会氛围。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一处面积为839平方米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在各族人民心中深深扎根。
  全领域抓提升、强堡垒
  建强民族团结“主心骨”
  以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三强三优”工程为契机,持续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结合“最强党支部”创建、“北疆模范机关”创建、中小学校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星级评定,创建市级“最强党支部”示范点5个、示范基地1个、区级“最强党支部”56个,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和组织力,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团结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站点)阵地服务功能,针对不同人群,精准实施“青苗学社”“小哥驿家”“长者课堂”“银发生日会”等服务项目,并通过设置“党建引领、为民服务、基层治理”三大主题,“政策速递、信息公示、活动预告、问题回音”四大板块,引导各族居民群众关心楼栋事、参与小区事。在少数民族群众、蒙古族学校相对聚集的园丁社区,打造“红石榴”民族文化阵地,设立民族融合课堂,常态开设“红石榴故事会”“普通话小课堂”等课程,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共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等内容,在实践中不断促进辖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流动人口聚居的悦和社区,打造民族团结共建阵地,集中展示辖区内各民族群众手工艺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服务及活动,让辖区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真切感受到温暖,形成了辖区内各民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
  全方位抓联系、强服务
  架起民族团结“同心桥”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全区各级党组织普遍与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结亲,解决群众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57件;结合民族传统节日,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慰问、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等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近200次。认真落实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六个一”工作机制,实施“志汇先锋”在职党员进社区行动,市、区两级7000余名在职党员共领办服务项目3500余件,开展区域共建活动400余次,服务群众8万余人次。

  依托中华民族重大节日,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联动融合作用,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和乌兰牧骑进社区、百日消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体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努力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乐的和谐环境。
  在蒙、汉语授课学校中开展校园长研修活动,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框架方案,2所自治区优质示范幼儿园与2所民族幼儿园结对,3所中小学与市蒙古族学校结对,互派教师102名,共同开展教研33次,持续开展蹲点教研、跟踪指导、送教下乡等工作。区第二中学、第三小学、民族幼儿园及少年宫等学校和校外机构,纷纷通过实践活动、美学教育等方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各族青少年心中。
  全过程抓基层、强治理
  织就民族团结“贴心网”
  康巴什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效能,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利益,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民族交往融合通畅,努力构建民族团结的社会治理保障体系。为各族群众加快网上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研发了“多多评·码上生活”智能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起“纵向赋权、横向联合、数字加能”的“全民网格员”工作体系,将治理网格内的人、事、组织等要素整合录入平台,打造“全要素智慧网格”,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治理。

  探索建立“社区下单、部门抢单”工作机制,社区党组织在平台发布居民“需求清单”,部门党组织线上“抢单”线下办理。目前,75个单位部门党组织“抢单”111项,已完成30余项。同时,结合“多多评·码上生活”积分奖励机制,鼓励引导300余名“小哥”群体利用“文明随手拍”“安全隐患直报”等方式,随时随地将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不文明行为、市政设施破损等基层治理问题上传平台,为“数字赋能”城市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为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新路径。
  依托网格,积极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劳动就业、法律维权等方面的服务,大力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民族氛围。在青春山街道,打造全市首家少数民族法律服务工作站、双语司法所,组建调委会7个、社区法律顾问团6个,配备调解员及援助律师26名,目前已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法律援助80余起、司法确认20余起、解答法律咨询300余件。开通少数民族群众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和“云咨询”平台,畅通了少数民族群众诉求渠道,有力地保障了各族群众的合法权利。
 

上一篇: 【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和美家园 共建共享——内蒙...

下一篇:达拉特旗民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